Dhamma法的本質

以下是翻譯自發表於1998年5月印度語內觀通訊的一篇文章。該篇內容取自Zee電視台播出的44場公開演講中的第二講。

 

我的印度詩裡有一頌,解釋什麼是Dhamma「法」:

「當心變清淨,這清淨的心應用在行為上,才是法。」

Śhuddha citta kā ācarana, dharma samajhiye soya

如果我們只是討論、辯論和爭論「法」和「法」的純淨,而不修習的話,有什麼利益可言?因此,適當的說法是,

「法要修習才是法。否則就是空談。」

Dhāraṇa kare to dharma hai, varanā korī bāta.

不要讓Dhamma法成為空談,法應該是修習的並應用在生活當中。如果不了解真正法的意義,又如何去修習呢?

有人可能明白法的意思,是要淨化心和應用在行為舉止上。但是這人既不修習淨化心的練習,也不將法應用在生活之中,那麼他真是個很不幸的人。

當人生起嗔恨,結果是他變得痛苦、焦慮不安,但還是唱誦著--

「我應該從貪愛、恐懼、嗔恨中解脫出來。」

Vītarāga bhaya krodhaha...

如果只是朗誦著而不修習法Dhamma,這就會淪為空談,就只是知識上的理解而已。不修習怎能在法中受益呢?只要了解這點,快樂之道就會為您打開,要開始走在法的道路上並開始修習,不要把時間浪費在空談上。

人們應該聽有關法Dhamma的開示並仔細思考,這樣才能得到啟發-「我必須修習法,要如何練習呢?別人怎樣才會知道我是在修習法呢?人家怎樣才會知道我的心是否變得真正的清淨,真正的安詳了?人們只會從我的行為、言語和舉止得知。」

我殺了無辜的生命,這不就是不善的身體行為嗎?我偷或搶了別人的東西,這不就是不善的身體行為嗎?我犯了不正當的性行為,這不就是不善的身體行為嗎?我説謊欺騙人,辱罵人,中傷別人,我搬弄是非,造成這二個人爭吵,說了無意義的話既浪費自己的時間也浪費別人時間,這些不都是不善的言語行為嗎?

我雖然犯了不善的身體和言語的行為,我還以為自己是一個非常有德行的人。「還有誰像我這樣有德性呢?我在寺廟或清真寺,教堂或佛塔或是 gurudvara [譯註:錫克教寺廟] 裡舉行了特別的禮儀,或是我有這個或那個的哲學信仰。」這不是妄想嗎?你的生命中沒有法Dhamma,你的身體和言語的行為上沒有法,那你怎會是如法的呢?

為什麼言語和行為會變得不清淨呢?那是因為心中生起了不淨雜染,所以心就變得不清淨。人是不會殺人的除非心中生起了憤怒,無論是誰,只有心中生起了極度憤怒和嗔恨才會殺人。人必定是生起貪婪,極度的貪婪才會偷東西。人因心中產生了很大的慾念才會犯下不正當性行為。因為產生了自大傲慢或其它不淨煩惱才會說出不善的妄語:說謊,罵人,毀謗他人而污染了內心。

我們都知道不應該讓心受到污染,只要內心受到污染,我們就是第一個受害者。如果我們憤怒而作出不善的語言或身體的行為,這會造成別人痛苦,但是我們自己是第一個受苦的人。只要內心產生憤怒,大自然就會開始處罰我們,我們就會痛苦。只要內心產生任何的不淨,我們都一定會不快樂。

因此,任何不善的言語和身體的行為都會傷人傷己。如果我們能夠避免這些不善的行為,就能自利利他。Dhamma法不是用來討論的,法是要修習的。如果我們以法之名來爭論,爭吵,戰爭殺人,這就不是法,沒有絲毫的法在我們身上。雖有法之名,我們卻已經迷路困惑了,我們正在傷害自己和別人。

一個人清楚知道:「我不應殺生,不應偷盜,不應犯不正當性行為,不應說妄語—不說謊、不應悪口罵人」,卻使用麻醉物品,還成為了它的奴隸。這麻醉物品對他無論造成了什麼的後果,他都繼續使用。他已喪失了理智,所以,智者勸告我們要遠離麻醉物品。

給予勸告是容易的,理智上明白和接受也是容易的。但要如何避免使用麻醉物品呢?酗酒的人很清楚知道,「酒精有害,它讓我喪失理性,讓我成為它的奴隸,而當喝醉時我做了不該做的事,我實在不應該喝酒的。這是毀掉我和家庭的原因。」但是他能怎麼辦呢?時間一到他就又喝酒了。

賭徒也很清楚知道,「我不應該賭博,這會非常傷害我及家人,我不應該再賭了。」但他還能怎樣呢?時間一到他就又去賭了。姦夫也清楚知道「不應該犯邪淫,這是不對的。」他能怎麼辦呢?當時機到來,他就犯了邪淫。憤怒的人清楚知道,「我不應該憤怒,我是憤怒的第一個受害者。」他能怎麼辦呢?遇到不想要的事發生,他就煩燥。想要的事不來,他也煩燥,因而產生憤怒,變得非常痛苦。

只是在理智上接受這些是沒有幫助的,我們要了解為什麼會這樣。即使知道不應該喝酒,但為什麼酒鬼還是要喝?明知道不該賭博,賭徒還是要賭?知道不該有不善的行為,為什麼我們還會做不善的行為呢?因為心不是在我們掌控之中。一個無法控制心的人在理智上可能清楚知道,但他能怎麼辦?他不是自己的心的主人。

印度有個古老的傳統 - 一個法Dhamma的傳統,典範的傳統。這傳統不只是說教講道而已。如果法只是說:「噢世上的人們啊,你不應該殺生,不應該偷盜,不應該犯邪淫,不應該產生瞋恨,不應該產生憤怒,不應該做這個,不應該做那的。」而那些聽聞的人會叩首說:「你說了正確的事,說的非常好。我們聽了一場很具啟發的法的演說。」但這些話從這耳聽進,卻從另一耳跑出去。我們每天都聽著這些話,不應該做這或那種不善的行為。但如何避免這些行為呢?我們如何成為自己的心的主人呢?

印度古老的傳統裏有訓誡,也傳授如何在生活中應用這訓誡的方法。當一個人成為佛陀時,他會變得清淨,完全解脫,智慧圓滿,脫離貪瞋癡的束縛,不再有來世。這樣的人充滿無限的慈悲。當他教導人們時,他不會只給訓誡,他也會教導如何把這訓誡應用在生活當中的方法和如何控制這個心。

有許多技巧、方法、靜坐方式教導人如何成為心的主人。印度曾有一種靜坐技巧,一種非常古老的方法,通過練習這方法,人們不單只能夠控制心,還可以根絕內心的不淨煩惱。心的習性是在深層最深層處繁衍不淨煩惱。人不斷產生貪愛,瞋恨,自我。這習性成為心的特性,一直在產生不同種類的不淨煩惱。

所以,只淨化心的表層,而沒有改變心在深層產生不淨煩惱的習性反應是沒有意義的。所以我們不但要用心的專注力(定)去淨化心的表層,還要改變心最深層的特性,停止不淨煩惱的繁衍。這個印度非常古老的靜坐技巧是一種科學方法,能去除過去無數生所累積的不淨煩惱。如果能夠以這技巧的純淨方法來練習,將會獲益良多,且立見成果。心的特性開始改變了,在它最深層處得以淨化,開始過著如法的生活。

這是一個印度的靜坐方法,但它的原始純淨卻沒有保留下來。它掺入了不同的哲學信仰、宗教儀式,局限在不同的宗教組織範圍內,因而受到污染。因為它受了污染,所以失去了功效,也失去淨化心及帶來快樂的能力。它一旦失去了功效,人們又怎會練習這方法呢?大家想要練習的是可以立即帶來益處的方法。但如果這方法沒有帶來益處,那麼慢慢地它就會湮沒。

在2500年到2600年之前,這個淨化心的科學方法在印度已經失傳。悉達多‧喬達摩,迦毗羅衛國(Kapilavatthu)的王子,離家尋找真理--必定有些方法可以讓我們解脫,遠離痛苦,遠離所有的不淨煩惱。在過去的許多世裏,他曾經盡最大努力增加他在法Dhamma的能力。他在這一世也是如此的精進努力,於是再度發現Vipassana內觀的方法。他獲得真正的快樂,淨化了內心,變得清淨,他成為了佛陀。他從所有的不淨煩惱中解脫,充滿無限的慈悲,開始教導這個方法。

他盡其一生將這方法教導給每個人。在幾個世紀裏,印度從這方法得到很大的利益,然而後來這方法卻因受到污染而失傳了。不過這方法卻傳到鄰近國家,而那個國家保存了它的原始純淨。在很長的時間,一代接一代,這方法由代代相傳的老師們維持著它的原始純淨。雖然只有少數人能擔起這傳承工作,但是卻保存了它的原始純淨,正因如此,現在這個古老方法,這件印度的瑰寶才能得以回歸到它的發源地。

當時印度有設立靜坐中心的傳統,在各個地方、村莊、森林都有。不只是修行人,就是在家人也會到那些靜坐中心學習這個方法。他們用這方法來淨化內心並改進生活。他們變得快樂,也讓周圍的人快樂,他們變得祥和,也使周圍的人祥和。

讓我們認真仔細地學習這個方法。這不是佛教徒、印度教徒、耆那教徒、回教徒或基督教徒的方法,這是法Dhamma的方法,而法是屬於每一個人的。法是無界限的、無限制的。法利益所有人,因此讓我們了解這方法是如何練習的。

我們必須到靜坐中心待在那裏至少十天,有紀律地來學習這個方法。一旦學會了和練習它,這方法會產生巨大的快樂和滿足。讓我們練習純淨的法Dhamma,練習這個不只能控制心也能淨化心的方法。讓我們練習這個不僅淨化心的表層,也淨化心最深層的方法。這方法會帶領人到真正的快樂,真正的滿足。無論誰練習法--不要空談,而是實際練習--都會發現真正的安詳,真正的快樂。無論誰練習它,都會體驗真正的安詳,真正的快樂,真正的解脫。

 

原文:https://mutta.dhamma.org/en/dhamma-discourses/the-essence-of-dhamm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