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的寬宏本質

葛印卡老師

以下文章最初於1985年9月在《內觀通訊》上發表,曾略作修改

 

人是社會性的動物。脫離社會生活,既不可能,也沒有益處。一個人是否對社會有益的價值準則,在於他能否讓社會結構變得更加和平與和諧而作出的貢獻。任何健康與諧社會的基礎,永遠是由健康與和諧的個人所組成的。不和諧的人不僅自己一直保持緊張、不快樂,而且也由於自身的緊張與不和諧,而導致週遭的人也不快樂。所以,很明顯,只有當社會中的每一個人都快樂、健康、和諧,社會才能快樂、健康、和諧。只有當每一個人都有一顆清淨、平靜的心,我們才能期待社會的和平。法(Dhamma)是讓個人獲得平靜、也是讓社會與世界獲得平靜與和諧獨一無二的方法。

「法」並不是指某個特定的宗派。宗派、教條與教義總是在人與人之間建立障礙與分歧,也在人與人之間造成爭議。而法則打破了所有這些障礙與分歧,消除了人與人之間的爭議,否則,就沒有資格稱為「法」。

真正的法能根除社會各個階層的優越感與自卑感;它也能去除心的不淨,它將社會建立在一個健全平等的基礎上。在這個基礎上,[優越感與自卑感]這兩種不健康的情結都不能存在。這種清淨的心有著平等心的特質,讓人有能力可以如其本然地看清楚每個情境、每一個個人與每一種生存狀態的真實本質、真實色彩 - 讓人能如實地看到事物。 這種清淨也讓心擺脫不實的誇大及盲目的依賴,這往往是深陷投入於某種超自然力量的人的特徵。這種能夠如實看清事物,而不被心的習性所蒙蔽的能力,讓人產生洞察力、智慧與對實相的了知。人們因此能客觀地見證內在的實相,有著擺脫無明的洞察力。

我們過去的經驗導致了心的制約(習性),讓我們不能看清事物的真實本質。我們傳統的信仰與信念徹底地影響了我們的視野,讓我們以扭曲的眼光看待物件與情境,無法看清事物原來的實相。以「法」的名義,我們將自己束縛在教條與盲目信仰的鎖鏈當中,還無知地引以為傲地,作為成就與博學的粉飾。但是,要從所有的無明與痛苦中徹底解脫,我們必須要破除所有情感與知識上的教條與信念的束縛。

如果我們希望從瞋恨、貪愛、幻想、敵意、忌妒、恐懼與其他染污心的負面情緒中解脫,就必須要放下所有哲學信仰、幻想、崇拜,並學習如實地活在當下。活在當下,就是活在當下的實相當中。那些已經逝去的時光不再真實,那只能是對過去記憶的憶想。同樣地,那些尚未來到的時刻也不真實,我們對未來只能期盼、希望或恐懼。活在當下就是要完全覺知當下所體驗的一切。過去憂喜悲歡的回憶,以及對未來愉悅與不愉悅的恐懼或期待,使我們遠離了當下的實相,也使我們無法過如實的生活。沒有活在當下的生活是一種妄想的生活,會導致生活中各種的苦難,造成心的不淨:焦慮、緊張、不平、沮喪與痛苦。然而,當我們學習活在當下並觀察當下的實相,我們自然會體驗到從這些負面情緒解脫出來的自由。

佛陀達到無上正等正覺,揭示了一條讓人能夠學習如何生活在當下的道路。它消除了過去的一切制約(習性),消除了瞋恨、貪愛與無明的不淨,從而淨化心靈,讓人們從所有的痛苦中解脫。佛陀通過這種方法達到完全的解脫,他的餘生都在教導這種解脫的方法,他稱這種解脫的方法為內觀Vipassana

內觀學員學習完全地覺知當下所有的體驗。他對自己的身體結構發展正念和覺知,這就是在練習身念住(即身體的觀察kāyānupassanā)。他對身體上所體驗到愉悅、不愉悅與中性的感受發展覺知,這就是在練習受念住(即感受的觀察vedanānupassanā)。他對心發展覺知力,也就是在練習心念住(即心的觀察cittānupassanā)。同樣地,他對所有善或不善的心態、它們的來源、它們的成因及它們的本質保持覺知,也就是在練習法念住(即對諸法,也就是心的內涵的觀察dhammānupassanā)。

超越了整個身心體驗的領域、整個感官的領域、以及相對的領域後,他體驗到究竟的實相,即涅盤nibbāna。這種覺知的練習,能夠根除所有由不善心所造成根深蒂固的制約(即習性)。隨著過去習性的減少與消除,心慢慢地從執著、從對感官享受的貪欲中解脫,不再因為過去記憶所造成的苦痛,以及對未來的焦慮而失去平等心。心逐漸變得平靜、安詳與純淨。

內觀這種方法可以讓人類擺脫所有的負面情緒,讓充滿緊張與焦慮的心平靜下來,而且教導我們如何從所有的痛苦中解脫,對所有人皆有助益,不論其種姓、社區、國籍、語言或宗教信仰。要練習內觀或從中受益,你無需聲稱你是佛教徒,也不需要在佛像前燒香跪拜,或進行任何的傳統儀式或儀軌,更不需冥想這位賜予我們這種方法的偉大導師的形象或名號。

當你皈依佛陀的時候,必須要小心,不要讓信心變成盲目的信仰,這瘋狂的行為可能會讓我們相信佛陀能去除我們所有的痛苦。而另一方面,如果在見證到自己及他人因為練習[內觀]而踏上淨化的過程後,開始對這位慈悲的覺悟者充滿了感恩之情,那麼任何形式的崇敬與感恩都是恰當的。當我們的信心是由這些能夠解脫與淨化我們的良好特質而啟發產生時,這種信心就會啟發我們去培養這些特質。這種信心不會變成盲目的信仰,成為一種束縛。這種信心會成為覺悟的要素,而這種覺悟的要素會讓心變得柔軟,這對內觀修習的淨化過程有極大的幫助。

內觀修習的對象並不是佛陀,而是覺知自己身心時時刻刻變化的本質。內觀教導我們每時每刻都要持續不斷地覺知事物的真實本質。這樣的練習能訓練我們活在當下,覺知當下,如實地看清並體驗實相,每個人都可以接受與練習。人們學會觀察自己,探究自己的本質。在生命過程中的每一刻,檢視自己的身心,觀察心[舊有]習性的呈現。能夠看到貪愛與瞋恨的生起。通過這種覺知的練習,人們可以從心裡所有的不淨中解脫出來,在法Dhamma中建立穩固的基礎。這樣清淨的人,無論他屬於那個宗派,都會被尊重敬仰。這樣的人,解除了心所有的束縛,不僅自己快樂安詳,也能讓別人快樂與安詳。

願這寬宏、包容、仁慈、普遍性的法Dhamma惠及一切受苦的眾生,並為他們帶來安詳、快樂與解脫。

願一切眾生快樂!

 

原文:https://www.vridhamma.org/node/2451